网站首页 集团简介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人才中心 党旗飘扬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团青之家
学习园地
心得体会
紫光阁网站专题
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专题
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题
新华网专题
光明网专题
千龙网专题
南方网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党旗飘扬 > 心得体会
 
踏红色故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发布时间:2007-07-02   13514
 
 
——沙家浜红色之旅感想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这熟悉的唱词,一定会让您想起现代京剧《沙家浜》,想起江南水乡的抗日烽火,想起英勇无畏的郭建光、机智勇敢的阿庆嫂、草包司令胡传魁等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
 
        初识沙家浜,大概是源自小时候听过的京剧唱段《智斗》,然后才知道它取自当年红透全中国的京剧《沙家浜》。略微长大,才了解到《沙家浜》不仅有阿庆嫂、春来茶馆,还有36名受伤的新四军战士、军民共同和日寇周旋的鱼水情深。
 
        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前夕,新中润党委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家浜,重温沙家浜革命精神。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先后参观了博物馆、纪念碑、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荡等景点。盛夏的沙家浜水网密布,芦苇丛生,杨柳成行。到处是“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歌;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的景象。60多年前,这个江南小镇曾遍布着抗日的烽火硝烟。如今,历史的篇章虽已翻开新的一页,但沙家浜军民团结抗战的动人故事仍广为传诵。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新四军东路抗战战士的英勇事迹而兴建的,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新四军六团团长叶飞提写馆名。馆内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了抗日军民用过的土刀,土枪,水壶,草鞋,还有新四军的肩章,抗日印刷品<<东进报>>等,翔实的历史资料,丰富的图片,告诉人们许许多多阿庆嫂,沙奶奶掩护新四军战士,抢救伤员的动人事迹。照片上的革命烈士们都很年轻,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纪念馆外的新四军纪念广场上,有一块石碑,刻有叶飞将军题写的“沙家浜”三个大字。广场两侧的影壁上,分别写着“芦荡火种”和“鱼水情深”。广场两侧矗立着18根石柱,象征新四军伤病员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此情此景不由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沙家浜抗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写照,是军民鱼水深情的缩影。这里的革命故事说明,无论战争如何残酷,时代如何变化,军民团结始终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走进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的红石民俗文化村,更是心旷神怡。这里的建筑依水而建,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江南水乡小村风貌。 有名的“春来茶馆”就坐落其间。“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依窗落座,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段,不知不觉中就上了堂爱国主义的思想课。
 
        阳澄湖畔沙家浜,芦苇荡里好风光。沙家浜最诱人的还是芦苇荡。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打击日伪军和养伤的天然屏障,当时大片的芦苇荡与农田、村落交织在一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了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路上芦苇空间。游走其中,任思绪飞扬,恍惚间便回到了那红色的年代,体验与敌寇斗智斗勇,回味那燎原的芦荡火种。在中国革命历史的画卷中,沙家浜芦苇荡游击战占据了醒目的一页。革命领导的文韬武略、志士的赤胆忠诚,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
 
        弯弯的水道,青青的芦苇,习习的凉风,红红的回忆……从沙家浜回来,脑海里仍是这些挥之不去的情景。游览沙家浜,在没有教条的形式下无拘无束,在不经意间吸纳着“红色之旅”的精髓。沙家浜之旅,留给我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返回
CopyRight @2024 无锡新中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中山路395号 邮编:214001 电话总机:86-510-82708858 传真总机:86-510-82705115
网址:www.eastgrace.com 苏ICP备05032283号